当前位置:首页 > 两会专题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五)推动产业迈向 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

【信息时间:2017-05-27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突出新兴产业和新业态培育、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产业深度融合创新,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迈进。 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让创新成为引领许昌发展的第一动力。

着力建设

先进制造业强市

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超过40%

重点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的比重超过40%。 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深入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加快实施“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和“机器换人”,推广应用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模式。

抓好重点项目

突出抓好中原硅材料产业园、许昌生物医药产业园等110个工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396亿元。

产城融合

加快产城融合试点市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创建国家级和省级高新区。加快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检验检测基地建设。

质量强市

积极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健全质量竞争机制,创造更多“中国名牌”。

着力建设

现代农业强市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完成43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粮田20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7万亩,粮食产能稳定在280万吨以上。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

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企业家,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1000家以上。

大力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

大力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积极培育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和特色示范基地。

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与外向型农业

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鼓励和支持发展外向型农业,全面提高现代农业外向度。

农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

促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广辟农民增收致富门路。

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模式,盘活资产,增加农民群众财产性收入。

着力建设

现代服务业强市

康养产业

大力发展康养产业,以生态资源为依托,发挥中医药产业特色优势,促进医养结合,重点推动鄢陵县、禹州市、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一区三园”健康养生养老基地建设。 现代物流业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许昌综合物流园区。以冷链物流为龙头,完善交易平台,加快建设集疏中心、生产加工、仓储设施和冷链装备制造等冷链项目,打造中原地区最大的“冷谷”。

现代金融业

积极引进金融机构,支持发展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和县(市)分支金融机构,支持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创新,规划建设市商务中心区金融中心,增强金融综合服务能力。

信息服务业

突出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市、县两级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培育壮大发制品、蜂产品等特色电商产业,全市电商年交易额突破500亿元。

文化旅游业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加快魏都区、鄢陵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推进神垕国家级特色小镇等项目,积极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力争新增1—2家4A级景区。

服务业

加快服务业“两区”提速增效,实现产业集聚、特色培育和功能提升,促进总部经济、文化创意等业态集聚,加快现代服务业核心区开发和商业综合体项目建设,打造东城区商圈。

着力建设

网络经济强市

网络提速

大力实施光纤网络改造提速工程,落实国家降低网络资费政策,全面提高宽带用户平均接入速率。 大数据

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为契机,推进大数据产业园、政务云和公有云计算中心建设,加快数据资源和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促进“政产学研用”联动、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形成大数据共享采集、开发使用体系。

物联网

将物联网技术逐步融入物流运输、电网调度、智能装备等重点领域。

跨境电商

推动跨境电商与农村电商有机结合,加快鄢陵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设。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提高信息安全保障水平。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壮大创新主体

突出抓好企业创新,培育一批创新引领型企业,壮大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增强全社会持久创业创新动力。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15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3家。

汇聚创新人才

积极实施“许昌英才计划”,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培育引进一批创新引领型人才团队。

构建创新平台

建设一批创新引领型平台,争取国家级高新区获批。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抓手,新建省级创新研发平台3—5个,新建市级以上创新研发平台30个,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完善体制机制

积极利用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深化产教融合和校地校企合作,形成全方位开放创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