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部门动态

我市新增4家“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信息来源:【作者:【信息时间:2017-12-28 10:37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近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发布公告,我市市魏都区南关街道大同社区、禹州市颍川街道南街社区、襄城县颍桥回族镇北街社区、长葛市增福镇河涯刘社区被命名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截至目前,我市已有16个社区获此殊荣。  

抓机构 提供组织保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专门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市民政局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全国综合减灾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县(市、区)民政部门也先后成立了相应组织,督导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定期召开创建工作形势分析会、及时向上级汇报创建工作的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坚持强有力的创建组织常态督导,确保了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的质量和标准,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抓典型 加快创建进程

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关于加强城乡社区综合减灾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减发〔2011〕3号)和《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吃透创建精神和掌握创建标准,结合工作实际,筛选出社区基础设施好,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强的社区作为创建试点,严格按照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细化工作任务,明确专人负责,制定具体时间表,集中力量先行先试。组织相关部门在创建成功的试点社区召开现场观摩会,交流创建经验,为全面开展创建工作提供依据和遵循。

抓互动 提升创建质量

一是内部纵向交流学习。我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先后组织市、县、乡三级创建专职人员和申报创建的社区负责人,定期开展相互交流学习。二是外部横向交流学习。外部交流学习主要以观看录像与实地参观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参观学习,既有利于发挥创建过程中的优势,又对不足部分存在警醒,着力提升短板,稳步提升创建质量。

抓宣传 筑牢防灾意识

一是抓关键。充分借助每年“5.12”防灾减灾日的有利时机,及早安排、精心筹划,及时向市政府递交请示,以政府名义下达宣传通知和方案,扩大宣传力度和范围。防灾减灾日期间,联合地震、卫生、气象、消防等市减灾委员会近30个成员单位在市区繁华路段进行集中宣传,提升知晓率、扩大覆盖面。据统计,2017年“5.12”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日期间,市区共制作宣传展板52块、悬挂横幅46条,发放防灾减灾科普读物12000份,现场接受咨询400余次。同时,各县(市、区)也分别组织开展了集中宣传活动,增强了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了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二是常态化。按照市领导要求,我市防灾减灾委顺势而为,积极推行常态化的宣传机制,主动联合消防、地震、气象等减灾委成员单位在霜冻灾害多发期、夏季汛期等时间段,组织人员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持续性、不间断地开展灾害知识、灾害预防、逃生技能等知识的宣传。

三是“借”平台。借“互联网+”的东风,与气象局、移动公司建立合作机制;与全市各家媒体合作,在市电视台许昌新闻栏目、零距离栏目,《许昌日报》,《许昌晨报》,广播电台“党风政风热线”栏目联合,积极宣传“牢记火灾教训,共建平安家园”消防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并对消防安全、安全疏散演练进校园、进企业等有关防灾减灾宣传活动进行广泛宣传报道。同时,充分利用网站、贴吧、论坛、微信、移动客户端等多媒体宣传便捷的优势,普及防灾减灾知识,积极营造舆论氛围,提高市民的防灾减灾意识。

抓实战 提高动员能力

为充分提升居民防灾减灾意识,锻炼实战能力,市民政局联合消防和地震部门工作人员深入社区,按照各类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活动,提升实战能力。特别是2017年主汛期期间,针对当时防汛工作的严峻形势,结合许昌实际情况,根据《许昌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及减灾委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精心组织开展了一场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及逃生技能实战演练。整个演练过程严格按照预定的时间节点和任务分工,从评估灾情、启动响应;召开会议、部署任务;赶赴现场、组织协调;统筹调度、及时援助;按时送达、开展救助等五个方面有序进行。通过经常性开展实战演练活动,提高社区减灾组织能力、社区居民的自救互救能力、逃生避难技能等,营造了社区应急避险和防灾减灾的良好氛围。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