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区县动态 > 魏都区

魏都区:三年内将改造324个老旧小区

【信息来源:【作者:【信息时间:2017-12-29 10:05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痛点:老旧小区环境急需改善

作为我市老城区的魏都区,在推进城镇化方面有着先天优势,目前城镇化率已超94%。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大量新建小区落成,为具备经济实力的居民改善居住环境创造了条件。同时,近年来棚户区改造的大力实施,也令大量城市低收入群体获益。

较高的城镇化水平,意味着城市需要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与新建小区和棚户区改造相对应,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是老旧小区。老旧小区居民大多在经济上无力购买新建小区,又在政策上无法享受棚改红利,成为二者之间的“夹心层”。

根据摸底,魏都区的老旧小区有324个。这些老旧小区的问题体现在许多方面:整栋楼破旧,外墙面脱落严重;楼道内小广告乱贴乱画较多,墙体破损严重;小区道路路面坑洼不平;化粪池和排污管道堵塞,雨水排水不畅;地下室进水;基础设施差,缺少公共照明和充电设备,治安防控缺失;强弱电线路架设不规范;缺少供气、供暖管网;缺少机动车停车位和公共停车棚;未缴纳维修资金;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到位等。

老旧小区建成年代较早,后期又疏于管理,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居民自治组织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居住环境长期得不到改善,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成为居住其中的居民和整个城市的痛点。

亮点:持续增进中的民生福祉

民之所盼即政之所为。老城区之“老”,在于历史底蕴和文化印记,并不天然与“脏乱差”划等号,更不应当日渐衰落。近年来,市、区两级对老旧小区改造倾注了较大精力。

自2012年以来,我市在中心城区启动了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作,市、区两级财政共投资3580万元,对356个老旧小区的道路、供排水管网、公共照明设施、环卫设施、停车设施、楼体及院墙、电子监控设施、消防通道、强电弱电线路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进行了整治提升,老旧小区的面貌获得了较大改善。作为主战场的魏都区,从2012年至今已对全区314个老旧小区进行了提升改造。

特别是自2016年以来,魏都区将老旧小区改造与民生365工程相结合, 2016年投资580万元对58个老旧小区进行提升改造,2017年又投资500万元对44个老旧小区进行提升改造。

此外,民生365工程还从医疗、健身、休闲、购物这些居民身边的小事、具体事做起,通过兴建覆盖全区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街头运动场、街角小游园、小区便利店等,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方便地满足日常所需。

这些民生项目的连续实施,正一块一块补齐老城区内涵式发展的短板。在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的过程中,魏都区也加强了对老旧小区情况的掌握,积累了工作经验,为老旧小区改造集中攻坚奠定了基础。

起点:三年攻坚实现“四有”“五好”

12月1日,住建部在厦门召开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工作座谈会,许昌等15个城市被确定为试点,以探索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新模式,为推进全国老旧小区改造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12月18日,我市召开的老旧小区“四改一增”工作动员会。会议决定,我市对中心城区2000年以前建成、没有专业化物业管理或原产权单位无力承担管理职能、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缺失并缺乏改造资金来源、群众反映强烈的老庭院进行改造提升,进一步完善老庭院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提升老庭院居住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按照计划,2018年至2020年,全市将对391个老庭院进行提升改造,其中作为老城区的魏都区改造324个。魏都区将根据排查老庭院总数30%、40%、30%的比例分三年实施,即2018年改造97个,2019年改造130个,2020年改造97个。

老旧小区改造将实现“四有”“五好”。“四有”指有居民自治主体、有组织协调机构、有日常维修经费、有水电气暖等配套生活设施;“五好”指秩序维护好、环境卫生好、绿化美化好、经费管理好、责任落实好,达到“功能配套、整洁干净、生活方便、管理规范”的标准。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